您好!欢迎访问足球反驳tg淘金下载网站!
始于2006年,专注冷凝器蒸发器生产国家专利技术 治理达标有保障
全国咨询热线:18953388586
产品展示
联系我们

【 微信扫码咨询 】

18953388586

18953388586

风冷式冷凝器_

作者:足球反驳tg淘金下载 浏览量:501 次 来源:淘金足球反波胆 时间:2025-08-08 04:45:23

信息摘要:

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的局限性: 冷凝压力 ↔ tk ↔ 环境和温度、冷却介质温度

  

风冷式冷凝器_

  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的局限性: 冷凝压力 ↔ tk ↔ 环境和温度、冷却介质温度 蒸发压力 ↔ t0 ↔ 用户要求(制冷系统的用途) 蒸发温度↘ →蒸发压力↘ →压缩比(pk/p0)↗ → 1. 压缩机输气系数下降; pk/p0 增大 2. 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,润滑条件变坏; 3.压缩机耗功增加,制冷量下降,制冷系数降低。 单级活塞式氨制冷系统:pk/p0≤8;最低蒸发温度=-25℃; 氟利昂(R22)制冷系统:pk/p0≤10;最低蒸发温度=-37℃;

  三、中间压力的确定 适宜的中间压力可获得最佳的运行经济性: 采用双级或多级压缩

  ◆分类:完全中间冷却器(氨用)、不完全中间冷却器(氟利昂用) 受制冷剂凝固或蒸发压力过低的限制,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所能达到的最低蒸发温 度,氨制冷剂不低于-60℃,氟利昂制冷剂不低于-80℃。 1. 制冷温度范围与循环的形式和制冷剂种类有关: R22 单级和 R13 单级复叠: -60 ℃~ -80 ℃; R22 双级和 R13 单级复叠: -80 ℃~ -100 ℃。 2. 制冷剂的选择:常采用 R22 、 R13 、 R14 ; 3. 膨胀容器:起超压保持作用。 复叠式制冷装置停止运行后,当系统内的温度上升到环境和温度时,低温制冷剂就会全 部汽化成过热蒸汽,且其压力将高于规定的最大工作所承受的压力。接入膨胀容器,以便在停止运行

  蒸发器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压缩机,以缩短吸气管,减少压力降; 设备间的净间距要求。

  空调用冷冻站:总制冷量 540kw,冷冻水回水温度 12℃,供水℃ 冷藏库制冷系统:冷藏量?冻结能力? 二、收集原始资料 1. 冷负荷资料(最主要的原始资料) 来源随制冷工艺的不同而异,如空调用冷冻站,其冷负荷由空调计算提供。同时要了解 用户想要的供冷方式(直接、间接)。 2. 水质资料 冷却水水源的水质资料:浑浊度、含铁量、PH 值、水温、供水情况等。 3. 气象资料 最高、最低温度,大气压力、大气相对湿度等; 4. 地质资料 通常由土建专业提供。 5. 设备资料 各种设备的主要性能、技术规格、技术参数、设备外形图、安装图、出厂价格等。 6. 主要材料资料 保温材料、各种管材的技术性能、规格、价格等。 7. 工厂发展规划资料 三、确定总制冷量 Q0 应考虑: 用户实际需要的制冷量 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损失量

  五、确定系统模块设计工况(四个温度,见课本 15 页) 1. 冷凝温度 由冷却介质温度及传热温差确定 2. 蒸发温度 由冷却对象的温度及传热温差确定 3. 过冷温度 trc 比冷凝温度低 3~5℃ 4. 吸气温度 t1 氨系统:t1 比 t0 高 5~10℃ 氟系统:吸气温度<15℃;

  六、选择压缩机及其配用电机 1. 选择原则 压缩机型式、台数、压缩级数的选择 大中型冷冻站:一般离心式或螺杆式 中小型冷冻站:一般活塞式 2. 压缩机制冷量计算 三种方法:由制冷量(或理论输气量)选择压缩机。 ① 由理论输气量计算(P55 公式 4-9) ② 由冷量换算公式计算(P59 公式 4-19) ③ 由压缩机特性曲线. 压缩机轴功率的计算(P57 公式 4-14、4-15)

  工况确定后,即可进行循环热力计算,为选设备提供原始数据 六、选择压缩机及其配用电机 1. 选择原则 压缩机型式、台数、压缩级数的选择 大中型冷冻站:一般离心式或螺杆式 中小型冷冻站:一般活塞式 2. 压缩机制冷量计算 三种方法:由制冷量(或理论输气量)选择压缩机。 ① 由理论输气量计算(P55 公式 4-9) ② 由冷量换算公式计算(P59 公式 4-19) ③ 由压缩机特性曲线. 压缩机轴功率的计算(P57 公式 4-14、4-15) 七、冷凝器选择计算(P77) 1. 选择原则 冷却水水质差、水温较高、水量较充足:立式冷凝器 冷却水水质好且水温较低的地区:卧式冷凝器 缺水或夏季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较低:蒸发式冷凝器

  1. 蒸发温度 t0: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的温度,与被冷却对象(冷冻水、盐水、空

  气)有关。 空气 : 水或盐水: t0=t’-(8~10℃) t0=t’-(4~6℃)

  2. 冷凝温度 tk: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时的温度,与冷凝器结构型式和所采用的冷却 介质(水或空气)有关。

  风冷式冷凝器(★图 5-5) 可分为自然对流式和强制对流式 放热系数:自然 7 ~ 9W/ (㎡·℃),强制 24 ~ 28 W/ (㎡·℃) ◆ 优点: 冷却系统简单,不会产生腐蚀 ◆ 缺点: 冷凝温度受环境影响大。

  九、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(P109~110) 1. 油分离器 2. 贮液器 3. 集油器 Q0=250~300kW 标准工况下 Q0=300~600kW Q0>600 kW 4. 空气分离器 Q0<1163kW:宜用一台小号 108mm Q0>1163kW:宜用一台大号 219mm 5. 紧急泄氨器 多为 SA-25 型,筒体直径 D=108mm,任何规模均可用。 6. 过滤器和干燥器 7. 回热器 十、制冷机房的布置 布置原则(P160) : 1. 制冷机房位置尽可能靠近冷负荷中心, 力求缩短输送管道; 氨制冷机房应考虑到氨制冷 剂的易燃易爆特性。 159mm 219mm 325mm

  四、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一般根据系统总制冷量、冷冻水量、水温及使用条件确定 1. 制冷剂的确定 Q0>350kw,间接供冷或对卫生、安全无特别的条件时:宜用氨; Q0<350kw,对卫生、安全有特别的条件或直接供冷:宜用氟利昂。

  计算冷凝器热负荷(P78 公式 5-4) 确定传热面积 计算后应加上 10%~15%的裕度,确定冷凝器型号 4. 计算冷却水量(P80 公式 5-8) 由冷却水量定冷却塔 八、蒸发器选择计算(P90) 九、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(P109~110) 1. 油分离器 2. 贮液器 3. 集油器 Q0=250~300kW 标准工况下 Q0=300~600kW Q0>600 kW 4. 空气分离器 Q0<1163kW:宜用一台小号 108mm Q0>1163kW:宜用一台大号 219mm 5. 紧急泄氨器 多为 SA-25 型,筒体直径 D=108mm,任何规模均可用。 6. 过滤器和干燥器 7. 回热器 十、制冷机房的布置 布置原则(P160): 1. 制冷机房位置尽可能靠近冷负荷中心,力求缩短输送管道;氨制冷机房应考虑到氨制冷 剂的易燃易爆特性。 2. 大中型机房内主机宜与辅助设备及水泵分间布置,可单设泵房; 3. 压缩机正常的情况下不少于两台,布置成对称或有规律的形式。压缩机的所以压力表、温 度计等仪表,均应设置在操作时便于观察的地方,通常使其面向主要操作通道; 4. 立式冷凝器一般均装在室外,距外墙一般不宜超过 5m;卧式冷凝器一般装在室内;蒸 发式冷凝器一般布置在制冷站屋顶上; 5. 蒸发器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压缩机,以缩短吸气管,减少压力降; 6. 设备间的净间距要求。 十一、制冷剂管路的设计 1. 管道布置 2. 管径确定 3. 阻力损失计算 十二、制图 包括设备平面布置图、剖面图、系统图等。 159mm 219mm 325mm

  2. 系统形式的确定 采用多台压缩机时,采用并联系统还是单机台系统。 一般制冷量较大,连续供冷时间长,自动化要求比较高的系统应采用多机组并联。 3. 供冷方式:依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直接供冷:冷藏库 间接供冷:大中型机制空调用制冷系统

  五、确定系统模块设计工况(四个温度,见课本 15 页) 1. 冷凝温度 由冷却介质温度及传热温差确定 2. 蒸发温度 由冷却对象的温度及传热温差确定 3. 过冷温度 trc 比冷凝温度低 3~5℃ 4. 吸气温度 t1 氨系统:t1 比 t0 高 5~10℃ 氟系统:吸气温度<15℃;

  七、冷凝器选择计算(P77) 1. 选择原则 冷却水水质差、水温较高、水量较充足:立式冷凝器 冷却水水质好且水温较低的地区:卧式冷凝器 缺水或夏季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较低:蒸发式冷凝器 2. 3. 4. 计算冷凝器热负荷(P78 公式 5-4) 确定传热面积 计算后应加上 10%~15%的裕度,确定冷凝器型号 计算冷却水量(P80 公式 5-8) 由冷却水量定冷却塔

  一、基本布置原则 • 保证各蒸发器充分供液; • 避免压力损失过大; • 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; • 防止压缩机润滑不足; • 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,适当注意整齐。 二、氟利昂管道的布置 氟利昂系统应保证回油良好,管道设计时应注意带油问题。有坡度的管道,都坡向制冷 剂流动的方向。 • 吸气管 • 吸气管应有不小于 0.01 的坡度,坡向压缩机,以便于回油。 • 蒸发器高于压缩机时, 其回气管应先向上弯曲至蒸发器的最高点, 再向下通至压缩机。 • 多台压缩机并联运行时,曲轴箱上应装有均压管和油平衡管。 • 上升吸气立管的氟利昂气体流速必须高于带油最低流速。 • 排气管 应注意最低带油速度,,并防止停机后排气管中可能凝结的液滴流回压缩机。 • 排气管应有 0.01 ~ 0.02 的坡度,坡向油分离器或冷凝器; • 不用油分离器时,若压缩机低于冷凝器,排气管应设计成 U 形弯管; • 冷凝器至贮液器的管道 冷凝器或贮液器至蒸发器的管道

  后,大部分的低温制冷剂的蒸汽进入膨胀容器中,不至于系统中的压力过度升高。 四、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一般根据系统总制冷量、冷冻水量、水温及使用条件确定 1. 制冷剂的确定 Q0>350kw,间接供冷或对卫生、安全无特别的条件时:宜用氨; Q0<350kw,对卫生、安全有特别的条件或直接供冷:宜用氟利昂。 2. 系统形式的确定 采用多台压缩机时,采用并联系统还是单机台系统。 一般制冷量较大,连续供冷时间长,自动化要求比较高的系统应采用多机组并联。 3. 供冷方式:依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直接供冷:冷藏库 间接供冷:大中型机制空调用制冷系统

  大中型机房内主机宜与辅助设备及水泵分间布置,可单设泵房; 压缩机正常的情况下不少于两台,布置成对称或有规律的形式。压缩机的所以压力表、温 度计等仪表,均应设置在操作时便于观察的地方,通常使其面向主要操作通道;

  4. 立式冷凝器一般均装在室外,距外墙一般不宜超过 5m;卧式冷凝器一般装在室内;蒸 发式冷凝器一般布置在制冷站屋顶上; 5. 6.

本文标签: